-
司马光砸缸家喻户晓,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告诉我们?
2022-04-29 04:49:11183 ℃ 原创 司马光砸缸家喻户晓,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告诉我们?
2022-04-28 10:12 来源: 薇言浅谈
原标题:司马光砸缸家喻户晓,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谁?老师为何不告诉我们?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故事总能给我们一些生活启迪。在权力的游戏中第八季的最后一集中,
兰尼斯特家族的小恶魔提利昂说,
人类为什么会团结起来,文明社会为什么能一代又一代延续和维持?
这些都是因为故事。
人人都喜欢故事,歌颂故事,我们的一生都是由故事组成的。
这些老故事就像老朋友,你得时不时回头看看它们。其实,无论是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化,
人们对故事的态度都是一样的,藉由故事来歌颂和传递文明教化。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贯穿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树立了很多学习的榜样。例如
,"香九龄,能温席"教会我们孝顺父母,"孔融让梨"教会我们先人后己,"曹冲称象"教会我们转换思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司马光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的时候,
一个小朋友翻到假山上不小心失足落入了盛满水一人高的水缸中,
小朋友们都吓坏了,有几个孩子吓的呆若木鸡,还有几个小孩跑去叫大人,眼看水缸中扑腾声和呼救声变小,
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块砖头往水缸上砸,水缸破了一个大洞,水流出来,落水的小孩终于得救了。
小学课本里面多少年来不管什么出版社的教材都有这篇课文,老师每次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是会一遍又一遍的夸赞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让我们向他学习这种
临危不惧、遇事沉着冷静思考、思维敏捷的精神和行为。
但令人疑惑的是,语文老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未对被救者做过多描述,我们对这个掉进水缸的孩子只有
"倒霉的熊孩子"
这样的主观印象,连他姓甚名谁都不曾了解,甚至都不确定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
如果这是一部电影,那司马光就是唯一男主,而这个被救者只是为了推动剧情和塑造主角形象的张三李四王五。
明明是两个人的电影,他却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喜欢看英雄电影的人会说这些配角什么的都不重要,
主角carry全场就完事儿了。
可是,历史最大的魅力在于对社会或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司马光砸缸故事中被救的人并非不值一提、无足轻重,不被记住的他默默无闻地用自己心怀感恩的一生诠释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分量。在当今救人后反被诬陷和碰瓷的社会,他的故事应该被传颂。
他就是上官尚光。
其实,他本来的名字是上官尚,但是他和他的父母为了铭记司马光对他的救命之恩,就在他名字的后边加上了一个"光"字。这样的举动多么令人浮想翩翩啊,
"因为你救了我的命,因此我的生命里多了一道光,把你的名字放入我的名字里面,这样我今生今世再也忘不了你和你的恩情。"
事实上,除了改名之外,财大气粗的上官尚光家还特地修了一座
"感恩亭"
来表达对司马光救命之恩的感激,这样路过的人乘凉的时候就都知道了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上官尚光的故事,
因此后来司马光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
,在民间也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其实,上官尚光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救命恩人的感谢和铭记,一般人的报恩都是一次性,但是上官尚光一家却把感恩之心发挥到了极致,用世世代代偿还恩情。
他把这件事记录在家谱上,要求子孙后代都铭记这件事,并且鼓励家族每一代老老小小都积极向善,乐于助人。甚至到现在,上官家族的后人还沿袭着行善助人的家风,设立基金会照顾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子上大学。
大家一定会好奇,既然被救者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为什么在故事中连姓名都不被提起?
语文老师为什么不说
?其实,这不能怪老师没有说,而是因为历史书籍中并没有关于相关记载,而历史之所以没有记载竟然和司马光本人有关。
-
上一篇:听故事 l 经典绘本故事(54)
下一篇:8 单元重点字词句汇总(带提分练习)